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怎么一回事,事业单位工勤有必要存在吗?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怎么一回事

1、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怎么一回事

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是指非公务员系列和非技术职称系列的人员,工勤人员就是后勤保障人员,如维修工、清洁工和炊事员等,工作属后勤服务性质,他们使用的是工勤编制,而不是行政编制。

1、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是人事局统一组织考试招录在事业单位各岗位上的技术工或辅助工统称为工勤人员,不是聘用制工人也不是雇佣工。

2、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等级工资、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财政拨款多少这要根据所在单位的性质来定,如医院通常是自收自支或财政部分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有对半开、4:6开、3:7开的比例的,而党政机关的事业单位则是全额拨款。全额拨款和部分拨款比例肯定不一样,这要根据当地的财政收入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执行的情况不一样。

事业单位工勤有必要存在吗?

2、事业单位工勤有必要存在吗?

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水电工、驾驶员、炊事员、门卫及收发、清洁工等后勤服务勤杂人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用人制度下,这些人都是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人。人事用人制度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对这些工勤岗位不再招用正式工了,只是对个别重要的岗位如驾驶员仍然使用的是正式工,也有很多单位也用临时工代替了,签订合同用工协议,表现好的长期使用,最后给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国企正式工一样,一直干到退休。表现不好的,不等到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时就将其解除合同辞退。公车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公车大量减少,使用的驾驶员也只是一人或最多两人。除驾驶员之外的其他工勤岗位基本上都交给物业承包了,用的正式工基本上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存在,也可能是情况特殊或关系用人,大可不必使用正式工。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