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全国有大约多少人?事业单位职级并行中专技岗转管理岗怎么认定年限?

什么是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全国有大约多少人?

1、什么是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全国有大约多少人?

的确是这样,我现在是商务委下属的全额事业单位, 党办透露他们开会学习的结果, 意思我们以后都是公务员了,也就是行政编制~! 祝您的问题早日解决~!。

事业单位职级并行中专技岗转管理岗怎么认定年限?

2、事业单位职级并行中专技岗转管理岗怎么认定年限?

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制度将于明年起正式在全国推行。目前,各地已经进入宣传动员阶段,预计12月初会启动晋升摸底和政策的引导。根据方案,有几点非常明确: 一、本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主要针对县区级或乡镇事业单位,市一级以上事业单位包括市直机关下属事业单位都不在政策适用范围内。 二、晋升的主体是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以及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均不能晋升。 三、晋升有职数限制,不是唯任职年限到点就提,也不是无限晋升没有天花板。目前阶段,以县以下单位机构架构,县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的上限是五级,极少数可能到六级,部分可到七级,绝大部分人现实的目标是八级,即副科待遇。 四、管理岗位等级和职员等级有有区别的,前者是领导职务,后者是非领导的等级待遇,不能混淆对待。换言之,管理岗人员晋升了职员等级,实际上只享受经济待遇,不与职务挂钩,不享受政治待遇,也不改变干部管理权限。以九级岗位人员为例,满四年可以晋升八级,享受副科待遇,但晋升后他不是副科级领导,不属于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自然也不能享受副科级领导的工作和政治待遇。 五、专技岗想晋升职员等级,首先必须转管理岗。任职年限从转岗之日算起,满足条件视职数空缺晋升。专技中级技术职务转管理岗理论上任职满三年可以晋升管理六级(副处职),满两年可转管理七级(正科职),不满两年可转管理八级(副科职)。考虑到单位架构,中级转岗在县一级单位大概率只能转管理九级,少数或可转副科,几乎不太可能转正科,副处百分之百不可能。 以中级职称的待遇,转管理九级绝对是吃亏的,再从管理九熬资历晋升等级,更是亏大发;如果转管理八级勉强可以,不过经济待遇上仍会有小幅损失,好处是管理八可以有机会晋升七级,而一旦到了七级工资待遇将超过中技十级,还算看得到希望,问题是,在县一级事业单位有多少概率晋升七级?这里面变数太大。至于转管理七级和六级,希望渺茫,不提也罢。 综上分析,县一级事业单位中级职称转岗利弊有待商榷。事实上,国家推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也不鼓励专技岗位人员转岗待晋。这不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也不利于政策推行后良性环境的营造。说到底, 到了中级职称,就不要考虑转岗了 。

事业单位有编和编外人员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别给我粘全国统一和企业的标准

3、事业单位有编和编外人员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别给我粘全国统一和企业的标准

呵呵,本就和有编的差2~3倍工资。没有编的在很多地方不交任何社保。7月改革,我只能呵呵,你可知道7月实行的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在2002年就有了,只不过没写进法律,但是大多数地方2002年就开始实行聘用制,1995年就开始交社保,你可能不知道,以前的管理条例更加严格,7月的改革反而更加松。这次改革只不过是把更松的条例写进法律,以便有法可依。事实是编内外的差距不会改变,依旧差2~3倍工资。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的缴纳比例,每个地方不一样。不过分类改革后,自收自支单位会变成企业,这是肯定的。

事业单位货币性资金占比超过25%应怎么说明原因

4、事业单位货币性资金占比超过25%应怎么说明原因

一般来说“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越高,说明本企业的资金储备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小,偿债能力也越强。 货币资金资产比一般在15%-25%之间较合适。若企业货币资金资产比过高,说明企业可能积压较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需要完善和提高对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

去年福建事业单位的笔试分值占比是怎样的?

5、去年福建事业单位的笔试分值占比是怎样的?

给你一张表清晰明白,赶紧存起来2019年福建事业单位笔试分值占比注意下,此表针对的是事业单位综合岗笔试的内容。从表格我们可以知道:综合基础知识A卷和综合基础知识卷是有区别的,模块、题量、分值都有区别,综合基础知识A卷分值最大的是写作,为30分;综合基础知识卷分值最大的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为25分。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费占比

6、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费占比

具体占比如下 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1、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二%。

2、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一%。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4、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 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在单位决算中如实反映。

4、行政事业单位接待与公务或业务活动无关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