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办理了职业年金,单位中合同工可以办理企业年金吗?如何办理?事业单位合同工交职业年金吗?
1、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办理了职业年金,单位中合同工可以办理企业年金吗?如何办理?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办理了职业年金,单位中合同工可以办理企业年金吗:非正式编制人员无法办理。合同工也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就要交。非正式的走社保、交企业年金、且不强制。职业年金只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编”人员。这些人参加的是新建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在此基础上参加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非在编人员,或者说聘用制合同工作人员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些人都不参加职业年金。
2、事业单位合同工交职业年金吗?
合同工也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就要交。非正式的走社保,交企业年金,且不强制。
3、省直事业单位合同工和市直单位编制哪个好?
这个不用考虑,肯定选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岗位。可能在工资上省属事业单位合同工不比市直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少多少,甚至有可能还比在编的多,可从长远考虑,无论怎么样在编的都比不在编的好。第一,待遇有保障。事业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是由财政兜底,且随着工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提高而上涨,细水长流,越到后面越占优势。特别是退休后,因为在职时都是按顶格标准缴纳社保、公积金和职业年金,退休待遇普遍会比较高。这是在编人员最大的优势。而省直事业单位的合同工,虽然看着在大机关工作,可能短时间内工资会有一定优势,可实际上就是临时工,随时有被解雇的风险,更遑论工资福利、养老待遇等方面与在编的差距,两者可以说毫无可比性可言。除非,后期能在省直事业单位解决编制,才有可能改观。第二,发展有期待。市直事业单位虽然平台不如省直事业单位,可毕竟是在编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和职称都会有一定的提升,未来有一定的期待。而省直事业单位合同工没有编制,既无法转正,更不能提拔,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无法像在编人员那样获得发展空间,在前途上客观来说比较暗淡。这种工作作为过渡可以,长远来看不适合久干。第三,工作略轻松。在省直事业单位当合同工,因为没有编制,在单位内部几乎是个在编的都可以指挥你,接活,自己累;不接,可能合同工都干不长,长期处于一种被指挥的状态下,工作强度和压力会比较大,干起来会比较吃力。而在市直事业单位,虽然刚进去不可避免也要被指挥,会多干活,可毕竟是在编人员,人家多少会尊重你,不是你的工作一般不会派活给你,即便派了,你不干,因为是在编的,人家拿你也没办法,相对合同工,工作环境会轻松许多。以上只是列举可了一些看得见的东西,除此之外,在编与非编在社会地位、隐形福利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就不是量化标准所能衡量的。综合各方面因素,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考虑,个人都建议选市直事业单位在编岗位。
4、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与非编制(合同工)有什么区别?
编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身份特质。每个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定岗、定编、定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定方案执行人事管理,其中定编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单位和岗位性质存在区分。公务员编制:即行政编制,是指出党政机关和部分群体组织在职在编人员使用的编制,属于干部身份,按公务员法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晋升。党政机关绝大部分为公务员编制即行政编,少部分是行政工勤编,身份为工人,不能像公务员那样晋升,只能按照技能等级晋升待遇。不过无论行政编还是行政工勤编,其供养方式都是财政全额拨款,并享有车补、年终绩效等待遇。事业单位:全部使用事业编制,不过按岗位区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种。前两者为干部身份,后者是工人。不过三种岗位之间可以相互转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事业编制按财政供养方式可以区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全额拨款主要存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差额集中在公益二类,自收自支主要在生产经营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自收自支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在2020年将全部改企,剥离编制和身份脱离体制,变为企业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这是事业单位中变化比较大的一类,其他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受改革冲击较少,无非可能随单位撤并整合换岗干革命而已。事业单位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参公人员。这类单位人员全部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在工资和晋升方面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实际上与公务员无异。这类性质的事业编制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类事业机构。目前,行政类事业单位已经改革完成,归并行政机关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没有统一的改革政策,但下一步改革在所难免,参公性质的事业编制取消也是大势所趋。非编人员:主要指机关事业单位不在编制的合同制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三类人员。这三类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属于“临时工”性质,主要从事辅助性工作,如打字员、辅警、政务服务窗口人员、保洁维修人员等。其工资待遇由财政列支,主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在编人员与非编人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资待遇不同。非编人员工资待遇基本上是在编人员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不到,且不享受职业年金、车补等各类津补贴以及年终绩效待遇;
2、发展空间不同。在编人员有自成体系的晋升方式,符合条件可以提拔晋升到相应级别和职务,前景可期。而非编人员基本不能转正,更不能提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任何空间可言;
3、社会地位不一样。不用多说,从别人看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两者的差别。
5、事业单位有编制和无编制,养老保险都一样,退休养老金一样吗?
有编制和无编制,通俗来说,就是正式工和临时工,有编制的那叫铁饭碗,没编制的那叫合同工。有编制的人一般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来执行,没有编制的人则是按照普通劳动合同制度来执行。即便是现在很多医院也在改革,实行同工同酬,但是很多福利还是有差别的。不在编的医护人员退休拿的是退休前每个月交保险的钱,而在编的医护人员退休之后拿的是退休前基本工资的80%。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差别在于职业年金。这个年金只有事业单位才有,并且是强制执行的。虽然企业无法给员工建立职业年金,但是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给员工建立建企业年金。 按照目前的职业年金缴纳比例来计算,个人承担4%,单位承担8%,相当于
1、5倍的个人养老金,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在编的人员还有各种补贴,比如住房补贴等等,企业退休人员是没有这种福利待遇的。
6、教师有没有企业年金
教师没有企业年金。 一,自从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职业年金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并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拥有。另外,在教师这个群体中,也并非是所有的教师都有缴纳职业年金的。目前,我国的在职教师分为在编教师以及非在编教师,其中非在编教师又被称为临聘人员或者合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教师主要是单位通过与员工签订临时聘用合同形成劳动协议而产生的,其待遇一般不同于正式员工,继而所谓“同工不同酬”现象。因此,职业年金一般只有在编教师有,非在编教师是没有的。 二,职业年金是由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共同缴费所构成,具体缴费规则为,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两部分资金构成的职业年金基金都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其中,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8%计入职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直接计入职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另外,单位与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保持一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些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不一样的。 三,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2021年湛江市养老保险缴费明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2941元每月,缴费基数下限为3800元每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2941元每月,缴费基数下限为4588元每月。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单位缴费14%,个人缴费8%。假设,2021年湛江市某在编教师的基本工资为12000元,那么其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个人:12000×4%=480元/月单位:12000×8%=960元/月合计1440元/月如果该职工缴纳了8年的职业年金,并于60岁退休,在不考虑工资、缴费基数、利息(投资收益率)变动的情况下,其退休后个人账户累计额、按月领取的职业年金为:个人账户累计额:1440×12×8=138240元按月领取的职业年金:138240÷139≈99
4、5元/月当然实际情况下,每年缴费基数都有可能在变,职工年金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也是会产生利息的,并且本人的工资不可能一成不变。 另外,职业年金并不能一直领下去,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完为止,并且领取的时候还要交一定的税收,按照个人所得税税阶缴纳,3000元以内税率为3%。注:按月领取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6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