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将政事分开,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将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部分划到相应的行政部门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转化为行政机构。行政执法可能暂时会以委托执法的方式保留在事业单位,从长期习惯性委托,逐渐改为正规时限委托,规范执法程序,最终交由行政机关执行。

2、将政企分开,生产经营类和公益二类中承担收费、中介、营收职能的事业单位和职能,全部推向市场,改制为企业,公平竞争。全面取消自收自支类、自定和自筹类事业编制,合同制管理人员实行自主择业。

3、取消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或者实行管办分离。

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2、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答案】D。中公网校解析:现阶段,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更不是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故本题答案为D。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2011年4月初,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该表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产物,它虽然有别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NGO)和所谓的非营利组织(NPO),但是又同它们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

4、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

总的来说,核心在于以对事业分类来改革管理方式与工资多少和工资来源(是否由财政发),详细来说改革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有的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原有机构撤销或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有的转为行政机构。所需机构编制不得突破各级政府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