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方案细则?关于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方案细则?



1、江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方案细则?

江西省明确,组建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为加强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调查,推进“多规合1”,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省自然资源厅所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数据备份中心、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自然资源厅建设用地事务中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省测绘地理信息规划研究中心、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所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省林业局所属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及相关职能,组建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副厅级,由省自然资源厅管理,主要承担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调查、统1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等职责。  江西省明确,统筹推进地质系统改革。坚持管理扁平化、队伍专业化、经营集团化方向,按照地质研究、地质勘查、工程建设3大业务板块,分类整合、分步改革,促进地勘事业转型升级,建立符合新时代国家地质资源战略、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地质工作体系。整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正厅级)、省核工业地质局(正厅级)、省煤田地质局(副厅级)、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副厅级),组建省地质局,正厅级,省政府直属,归口省自然资源厅管理,主要承担组织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职责,负责推进地勘队伍改革。整合地质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等机构及相关职能,组建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副厅级,由省地质局管理,主要承担地质调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等技术保障职责。综合业务、资质、地域等因素,将地质系统分散的地质队伍整合为25个左右专业性地质大队,不再使用事业编制新进人员,合理控制规模。

关于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关于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7年4月23日~27日,结合参加全国地勘经济发展座谈会,调研组对江西省的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由省厅地勘处组织召开了有关地勘单位参加的座谈会,邀请了江西省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煤田地质局及部分地质队的同志参加了座谈,并对核工业263地质队、261地质队、江西省地调院等地勘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江西省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1,也是全国地勘队伍规模最大的省份之1,目前共有地勘队伍4.3万人,主要的地勘队伍包括江西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煤田地质局等。属地化后,各地勘局转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近几年,江西地勘单位在宏观形势好转、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但同时由于发展基础、实际情况不1样,各行业地勘单位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江西地勘局总体上是采取以局为单元的改革发展模式。2006年全局实现总收入13.7亿元,增长18.8%。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1.51万元,增长13.8%。新探明大型铅锌矿1处,发现矿产地6处,形成重要勘查后备基地5个,可供进1步工作的矿点20个。目前全局勘查登记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2006年全局地质勘查投入达到1.19亿元(其中自筹和社会资金投入达7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7.3%,比2004年增长近两倍。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总体采取以2级单位经营责任制的改革发展模式。该局现有职工1.1万人,由于铀矿地质市场化受限,该局1度面临严峻的生存发展困难,因此该局企业化改革推进时间较早、力度相对较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江西核工业地质局2000 年到2006 年,市场经营规模总量从4.2亿元增加到18 亿元,增长了4.2 倍,实现利润从1200 万元增加到1.18亿元,增长了9.8倍。江西有色地勘局全局在册职工4716人,其中在职职工2105人。全局现有总资产7.76亿元,净资产3.3亿元。自我评价“2001~2005年是建局以来改革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5年”。全局货币工作总量、经营收入、经济效益2005年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180.47%、217.34%、32.7%,平均每年分别增长22.91%、25.98%、5.82%。“十5”末期,全局保有登记矿权59处,登记面积700余平方千米。探明金属资源储量52.51吨,5氧化2钽资源储量29942吨,普查及其他地质报告40余份。江西煤田地质局现有职工5531人,其中在职职工3144人。全局总资产3.43亿元,其中净资产1.90亿元。该局近几年重点是工程施工业发展较快,年发展速度超过30%。煤田地质勘探受各种因素影响,发展较慢,前几年省内煤田勘探项目少,每年勘探项目经费仅有100万~200万元,勘查主业发展困难。关于江西省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建设,目前总体情况是“4驾马车”的格局,基本上是每个地勘局建立了1支自己的公益性队伍,包括江西省地质调查院(331人)、江西省煤田地质调查院(2003年成立,编制410人)、江西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开发院等。

2、改革发展模式江西省政府目前对地勘单位没有实施统1的改革方案。各局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发展模式探索,在改革进展、发展程度上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其中,核工业地质局的内部企业化改革走得最早,效果也最明显。现重点就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改革发展情况和江西省地调院有关公益性地质队伍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改革发展模式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改革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产权多元、开发开放、产业拓展、资本运营”。(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江西核工业地质局在属地化后,实行了以“事企分开”为核心的改革,事业部门依照事业政策管理,兴办的企业则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施股份制改造。该局制定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体制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造。同时以招商引资为契机,面向社会、面向职工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全局3/4的企业实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半数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局职工入股办企业的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2)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新的产业增长点。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和铀矿地质市场的双重影响,迫使这支队伍较早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通过数年的摸索,该局突破过去自我滚动发展模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内部联合、进驻园区等举措,几年来共引进外部资金和募集职工股金3亿多元,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有资本单1投资的格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局下属的地勘单位积极进入各地的工业园区,构建发展平台,全局在南昌、鹰潭、吉安、9江等地的开发区购置土地达到1900多亩;与南昌大学、海尔等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了纳米材料、医药等1批高技术项目,对项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组合,为核工业地质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3个转移”——地勘单位和企业向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中心、工业园转移;经营项目向资源型、技术型、服务型转移;职工队伍向管理型、知识型、技术型转移。形成了4大产业——地质矿产业、建设工程业、产品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在强化局属2级单位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内部联合促发展,搭建了“4个平台”——投融资平台、工业园发展的平台、工程建设产业平台、矿业开发产业平台。全局10个地勘单位共同出资组成了江西省核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实力较强的投融资平台;261大队和263大队共同出资,联合南昌大学组建昌大瑞丰公司,搭建了工业园发展的平台;利用局建工集团的市政和房建资质,搭建了工程产业发展的平台;集中局属钻探施工力量,组建钻探公司,搭建了钻探施工的平台;由局属11个单位共同出资组建江西中核矿业公司,搭建了矿业开发的平台。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4)以辅业促主业,以市场方式加强地勘主业。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地勘单位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核工业地质局进1步优化地质勘查力量,以开放的理念、市场的理念指导地质工作,把地勘主业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首先是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加强铀矿地质工作。2006年承担国家项目9个,完成钻探工作量3.9万米。2是突破过去单纯找铀的状况,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找矿;全局目前取得探矿权33个。3是突破地域限制,面向国内外矿产勘查市场。在埃及、澳大利亚、尼日尔等国家开展了1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2)江西地调院公益性队伍模式江西地调院是1998年成立的,几年来抽调精兵强将、集中优质资源组成,地调院把过去的包袱都剥离给了赣西队,初步实现了精干的目标。2005年通过与测试中心重组,进1步加强了分析测试能力,初步形成了以“3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为主业,测试分析为手段的公益性地调院运作模式。地调院目前在职职工331人,拥有6个甲级资质及若干个乙级、丙级资质。全院的组织管理体制由若干个行政处室、业务处室,以及6个地域分院、4个专业分院组成。10个分院实行“院队共管,以队为主”,地调院与分院之间实行项目联系,分院的项目人员在地调院列支。江西地调院在新疆、西藏都承担了区调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得到了部、省的高度评价。江西地调院目前是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商业性地质工作为补充。两者的结构比重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占90%左右,商业性地质工作占10%左右。地调院认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能更好地调动人才、资源、资料优势,实现公商互补,有序衔接,避免“两张皮”。(2)符合地质工作各阶段逐步深化的特点,也适合我国目前地勘队伍仍以国有地勘单位为主的实际情况。(3)在当前各类技术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地质人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4)促进了地质找矿突破,提高了找矿效果。

3、取得的成效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1)突出了加强地质工作顺应矿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江西各地勘单位普遍重视地质工作,明确“地质立局、地质强局”的发展思路,重新确立了地质工作在地勘单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地质勘查及其延伸产业在地勘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江西地勘局提出“抓地质工作就是抓发展,抓好地质工作才能促发展”。(2)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大多数地勘单位抓住这几年地质勘查及矿业总体形势趋好的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据介绍,江西核工业地质局与江西地勘局的改革发展模式不同,前者是以队为主,采取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局1般不调控和干预2级单位的经济发展,优点是有利于调动2级单位的积极性;而后者则主要是推行以局为单元的改革,增强了全局的发展调控能力。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昌大瑞丰工业园被列入江西省重点项目,263大队瑞丰牌赤霉素产品的年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40%,销往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63队正因为1个赤霉素产品的开发,年税后收入达到1.5亿元,真正实现了“1个产业搞活了1个地勘单位”。(3)加快了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各局普遍强化了发展意识、矿权意识,重视“以矿引资、用矿合作、靠矿发展”。通过地质找矿和矿权运作,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了大大改善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如江西地勘局在省内外、国内外实施的1批项目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注。(4)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各地勘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普遍注重和谐地勘单位的建设,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了队伍的稳定与和谐。

4、反映的问题(1)关于省级公益性队伍建设主要反映的问题有:(1)如何整合1支力量较强的公益性地质队伍。江西省级公益性队伍目前是“4驾马车”齐驱,力量分散,技术力量差距很大,承担任务也不均,如何形成1支核心的力量。(2)对于省级公益性地质队伍,认为目前情况下地调院也应能经营矿业权,因为纯公益性地质工作利薄,难以调动积极性,又因为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地调院认为,应允许其从矿业权经营上有补充收益。(3)地调院希望不要再折腾公益性队伍的归属问题,重要的是保持稳定发展,这样有利于推进公益性工作。(2)地质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普遍反映地勘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竞争激烈,技术骨干逐步退休,中青年队伍受前几年地质工作低谷的影响,野外工作经验不足。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普遍任务繁重,工作量饱和。(3)地质工作的外部环境较差基层地勘单位反映,矿业权登记的行政审批不规范,矿业权审批登记要上县市常委会讨论,地方政府公开要股份。有的还需要乡村签署意见,程序复杂,很难办成事。地方对于用地补偿、青苗补偿要价太高,另外与地权、林权的冲突难以协调。有的行业地勘单位反映,基础资料收集不方便,尤其是矿产调查的成果(扫面资料)难以查阅到,矿业权查询也不方便。(4)铀矿地质工作体制不顺江西核工业地勘单位的同志反映,江西铀矿资源占全国的1/3,而且有1支技术力量较强的队伍,但目前未受到应有重视。希望国家加大对南方硬岩型铀矿的勘查投入。另外铀矿应打破目前的高度垄断局面,适度放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属地化核工业地质队伍不公平,应由地矿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统1行使资源管理的职责。(5)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主要认为,改革中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区域经济不发达,职工安置困难;缺乏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彻底企业化难度很大。希望《决定》相关的配套文件能够尽快出台。

5、结论与建议综合江西调研的初步情况,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先改革先主动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改革发展历程就是1个最好的证明。在调研过程中,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同志说,我们的改革是逼出来的。在经历过改革的阵痛之后,如今的核工业地质局给我们的印象是面对市场的自信和创业的激情,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与其他地勘单位的确有很大的区别。(2)正确处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强地质工作的关系与国企改革1样,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要解决两大问题:1是人往哪里去,2是钱从哪里来,本质上是要提高效率。这1方面要求地勘单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拓展产业,分流队伍,优化队伍;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多元化。另1方面,要求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进1步优化地勘主业,建立精干的、有竞争力的地勘主导产业。江西核工业263队的负责人说,虽然我们的非勘产业已经达到1定的规模,但我们还要抓住地勘产业作为主业,我们要用多年的市场经营理念,引入到地勘主业的经营中来,用市场经济方式来搞活和加强地质工作。据座谈会上反映,也有1些地勘单位在前几年勘查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没有协调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加强地勘主业的关系,而是完全转向了自己不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果在勘查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没能抓住发展机遇。“不能离开地勘主业求发展”,这是多个地勘单位的经验总结。(3)公益性队伍的建实建强关键在于理顺体制公益性队伍要实现“3公”(公共财政支持、承担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质项目、成果公开社会共享)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定位、理顺体制关系。首先要理顺财政体制关系,把公益性队伍纳入公共财政范畴,保障基本的财政预算支出。因此对于公益性地质工作,财政要给足支持。当然财政项目也要有1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2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益性队伍的服务对象,强调公共服务职能,从这个意义去明确归属。3要理顺事企关系。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改革过去地质工作与下游矿产开发业、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关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如果仅仅是将过去的“大事企混合”转为“小事企混合”,也依然没有解决公益性地质工作实现公益性服务的目标。另外,从运行效率来看,目前很多地方出现的公益性队伍“局—院—分院”的模式,会不会存在管理层级太复杂的问题?当然,如果将目前地调院的模式作为1种过渡模式,保留技术骨干,工作延续,为下1步公益性队伍的到位创造条件,则另当别论。(目前部分省、区地调院的建设,出于各种顾虑有“走回头路”的倾向,有的地勘局担心公益性队伍建实建精后会被拿走,考虑重新“掺沙子”,值得关注)(4)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地勘单位这几年发展很快,大家也很清楚,1靠宏观经济形势趋好拉动,2靠政策拉动,3靠全球矿业市场因素拉动。但目前地勘经济的发展形势能否持续,在几次相关研讨座谈会上,1些地勘单位的负责人都表示了担忧,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1)改革还远未到位。政事关系、事企关系还需要进1步理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地勘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地勘单位包袱重、资产差、人员缺、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规范的地勘产业盈利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尽管这几年地勘产业发展形势很好,矿业权交易日趋活跃,给地勘单位和矿业权人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回报,但从整个行业来说,还没有形成规范清晰的盈利模式。这1点从勘查资本市场不发育也可以得到印证,因为这个行业还不成熟,在技术标准、评估认证等环节还有缺陷,资本市场难以为之提供融资支持。(3)向下游产业延伸也面临着不确定性。通过几年的发展,部分地勘单位的矿业企业逐步起来了,据部分地勘单位目前的情况来看,矿业企业发展起来,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望实现更快发展。但也要注意到,不少地勘单位利用自身矿权做的矿业开发项目,相当1部分属于粗放型、低起点的矿业开发项目,在下1轮的矿业经济周期中能否具有持续竞争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5)政府要努力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成果共享在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体制下,单纯依靠承担公益任务的地勘单位,难以完全解决公益性成果的有效社会共享问题。地调院认为,地调院作为乙方不清楚自己的公益服务职责义务,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应该由甲方(政府)制定公益性资料的服务方案和标准。大调查项目中的有关成果如何处置,也没有说法,大量成果搁置而不知如何处置。这些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的服务规范和服务程序。

辽宁省2013年第1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同步考试



3、辽宁省2013年第1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同步考试

你好,辽宁华图为你解答! 2013年第1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同步考试定于2013年10月13日(周日)9:00-10:30举行,考试地点在沈阳,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验》。 2013年9月9日9时至9月15日24时网上报名。 参加同步考试的单位有: 1.辽宁省教育厅部分直属事业单位 2.辽宁省质量技术系统直属事业单位 3.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 4.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所属事业单位 5.辽宁省统计局所属事业单位 6.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所属事业单位 7.辽宁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所属部分事业单位 8.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所属事业单位 9.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 10.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所属事业单位 11.辽宁省交通厅所属事业单位(已完成自主报名) 12.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所属事业单位(已完成自主报名) 13.辽宁工业大学2013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已完成自主报名) 14.沈阳化工大学2013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已完成自主报名) 特别提示:本次同步考试每名考生只允许报考1个岗位,不得兼报其它岗位。 更多资讯请关注辽宁华图。

关于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4、关于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7年4月23日~27日,结合参加全国地勘经济发展座谈会,调研组对江西省的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由省厅地勘处组织召开了有关地勘单位参加的座谈会,邀请了江西省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煤田地质局及部分地质队的同志参加了座谈,并对核工业263地质队、261地质队、江西省地调院等地勘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江西省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1,也是全国地勘队伍规模最大的省份之1,目前共有地勘队伍4.3万人,主要的地勘队伍包括江西地勘局、有色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煤田地质局等。属地化后,各地勘局转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近几年,江西地勘单位在宏观形势好转、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但同时由于发展基础、实际情况不1样,各行业地勘单位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江西地勘局总体上是采取以局为单元的改革发展模式。2006年全局实现总收入13.7亿元,增长18.8%。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1.51万元,增长13.8%。新探明大型铅锌矿1处,发现矿产地6处,形成重要勘查后备基地5个,可供进1步工作的矿点20个。目前全局勘查登记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2006年全局地质勘查投入达到1.19亿元(其中自筹和社会资金投入达7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7.3%,比2004年增长近两倍。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总体采取以2级单位经营责任制的改革发展模式。该局现有职工1.1万人,由于铀矿地质市场化受限,该局1度面临严峻的生存发展困难,因此该局企业化改革推进时间较早、力度相对较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江西核工业地质局2000 年到2006 年,市场经营规模总量从4.2亿元增加到18 亿元,增长了4.2 倍,实现利润从1200 万元增加到1.18亿元,增长了9.8倍。江西有色地勘局全局在册职工4716人,其中在职职工2105人。全局现有总资产7.76亿元,净资产3.3亿元。自我评价“2001~2005年是建局以来改革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5年”。全局货币工作总量、经营收入、经济效益2005年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180.47%、217.34%、32.7%,平均每年分别增长22.91%、25.98%、5.82%。“十5”末期,全局保有登记矿权59处,登记面积700余平方千米。探明金属资源储量52.51吨,5氧化2钽资源储量29942吨,普查及其他地质报告40余份。江西煤田地质局现有职工5531人,其中在职职工3144人。全局总资产3.43亿元,其中净资产1.90亿元。该局近几年重点是工程施工业发展较快,年发展速度超过30%。煤田地质勘探受各种因素影响,发展较慢,前几年省内煤田勘探项目少,每年勘探项目经费仅有100万~200万元,勘查主业发展困难。关于江西省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建设,目前总体情况是“4驾马车”的格局,基本上是每个地勘局建立了1支自己的公益性队伍,包括江西省地质调查院(331人)、江西省煤田地质调查院(2003年成立,编制410人)、江西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开发院等。

2、改革发展模式江西省政府目前对地勘单位没有实施统1的改革方案。各局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发展模式探索,在改革进展、发展程度上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其中,核工业地质局的内部企业化改革走得最早,效果也最明显。现重点就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改革发展情况和江西省地调院有关公益性地质队伍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江西核工业地质局改革发展模式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改革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产权多元、开发开放、产业拓展、资本运营”。(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江西核工业地质局在属地化后,实行了以“事企分开”为核心的改革,事业部门依照事业政策管理,兴办的企业则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施股份制改造。该局制定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体制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造。同时以招商引资为契机,面向社会、面向职工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全局3/4的企业实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半数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局职工入股办企业的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2)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新的产业增长点。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和铀矿地质市场的双重影响,迫使这支队伍较早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通过数年的摸索,该局突破过去自我滚动发展模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内部联合、进驻园区等举措,几年来共引进外部资金和募集职工股金3亿多元,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有资本单1投资的格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局下属的地勘单位积极进入各地的工业园区,构建发展平台,全局在南昌、鹰潭、吉安、9江等地的开发区购置土地达到1900多亩;与南昌大学、海尔等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了纳米材料、医药等1批高技术项目,对项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组合,为核工业地质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3个转移”——地勘单位和企业向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中心、工业园转移;经营项目向资源型、技术型、服务型转移;职工队伍向管理型、知识型、技术型转移。形成了4大产业——地质矿产业、建设工程业、产品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在强化局属2级单位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内部联合促发展,搭建了“4个平台”——投融资平台、工业园发展的平台、工程建设产业平台、矿业开发产业平台。全局10个地勘单位共同出资组成了江西省核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实力较强的投融资平台;261大队和263大队共同出资,联合南昌大学组建昌大瑞丰公司,搭建了工业园发展的平台;利用局建工集团的市政和房建资质,搭建了工程产业发展的平台;集中局属钻探施工力量,组建钻探公司,搭建了钻探施工的平台;由局属11个单位共同出资组建江西中核矿业公司,搭建了矿业开发的平台。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4)以辅业促主业,以市场方式加强地勘主业。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地勘单位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核工业地质局进1步优化地质勘查力量,以开放的理念、市场的理念指导地质工作,把地勘主业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首先是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加强铀矿地质工作。2006年承担国家项目9个,完成钻探工作量3.9万米。2是突破过去单纯找铀的状况,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找矿;全局目前取得探矿权33个。3是突破地域限制,面向国内外矿产勘查市场。在埃及、澳大利亚、尼日尔等国家开展了1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2)江西地调院公益性队伍模式江西地调院是1998年成立的,几年来抽调精兵强将、集中优质资源组成,地调院把过去的包袱都剥离给了赣西队,初步实现了精干的目标。2005年通过与测试中心重组,进1步加强了分析测试能力,初步形成了以“3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为主业,测试分析为手段的公益性地调院运作模式。地调院目前在职职工331人,拥有6个甲级资质及若干个乙级、丙级资质。全院的组织管理体制由若干个行政处室、业务处室,以及6个地域分院、4个专业分院组成。10个分院实行“院队共管,以队为主”,地调院与分院之间实行项目联系,分院的项目人员在地调院列支。江西地调院在新疆、西藏都承担了区调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得到了部、省的高度评价。江西地调院目前是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商业性地质工作为补充。两者的结构比重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占90%左右,商业性地质工作占10%左右。地调院认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能更好地调动人才、资源、资料优势,实现公商互补,有序衔接,避免“两张皮”。(2)符合地质工作各阶段逐步深化的特点,也适合我国目前地勘队伍仍以国有地勘单位为主的实际情况。(3)在当前各类技术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地质人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4)促进了地质找矿突破,提高了找矿效果。

3、取得的成效江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1)突出了加强地质工作顺应矿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江西各地勘单位普遍重视地质工作,明确“地质立局、地质强局”的发展思路,重新确立了地质工作在地勘单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地质勘查及其延伸产业在地勘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江西地勘局提出“抓地质工作就是抓发展,抓好地质工作才能促发展”。(2)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大多数地勘单位抓住这几年地质勘查及矿业总体形势趋好的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据介绍,江西核工业地质局与江西地勘局的改革发展模式不同,前者是以队为主,采取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局1般不调控和干预2级单位的经济发展,优点是有利于调动2级单位的积极性;而后者则主要是推行以局为单元的改革,增强了全局的发展调控能力。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昌大瑞丰工业园被列入江西省重点项目,263大队瑞丰牌赤霉素产品的年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40%,销往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63队正因为1个赤霉素产品的开发,年税后收入达到1.5亿元,真正实现了“1个产业搞活了1个地勘单位”。(3)加快了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各局普遍强化了发展意识、矿权意识,重视“以矿引资、用矿合作、靠矿发展”。通过地质找矿和矿权运作,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了大大改善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如江西地勘局在省内外、国内外实施的1批项目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注。(4)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各地勘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普遍注重和谐地勘单位的建设,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了队伍的稳定与和谐。

4、反映的问题(1)关于省级公益性队伍建设主要反映的问题有:(1)如何整合1支力量较强的公益性地质队伍。江西省级公益性队伍目前是“4驾马车”齐驱,力量分散,技术力量差距很大,承担任务也不均,如何形成1支核心的力量。(2)对于省级公益性地质队伍,认为目前情况下地调院也应能经营矿业权,因为纯公益性地质工作利薄,难以调动积极性,又因为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地调院认为,应允许其从矿业权经营上有补充收益。(3)地调院希望不要再折腾公益性队伍的归属问题,重要的是保持稳定发展,这样有利于推进公益性工作。(2)地质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普遍反映地勘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竞争激烈,技术骨干逐步退休,中青年队伍受前几年地质工作低谷的影响,野外工作经验不足。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普遍任务繁重,工作量饱和。(3)地质工作的外部环境较差基层地勘单位反映,矿业权登记的行政审批不规范,矿业权审批登记要上县市常委会讨论,地方政府公开要股份。有的还需要乡村签署意见,程序复杂,很难办成事。地方对于用地补偿、青苗补偿要价太高,另外与地权、林权的冲突难以协调。有的行业地勘单位反映,基础资料收集不方便,尤其是矿产调查的成果(扫面资料)难以查阅到,矿业权查询也不方便。(4)铀矿地质工作体制不顺江西核工业地勘单位的同志反映,江西铀矿资源占全国的1/3,而且有1支技术力量较强的队伍,但目前未受到应有重视。希望国家加大对南方硬岩型铀矿的勘查投入。另外铀矿应打破目前的高度垄断局面,适度放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属地化核工业地质队伍不公平,应由地矿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统1行使资源管理的职责。(5)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主要认为,改革中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区域经济不发达,职工安置困难;缺乏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彻底企业化难度很大。希望《决定》相关的配套文件能够尽快出台。

5、结论与建议综合江西调研的初步情况,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先改革先主动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改革发展历程就是1个最好的证明。在调研过程中,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的同志说,我们的改革是逼出来的。在经历过改革的阵痛之后,如今的核工业地质局给我们的印象是面对市场的自信和创业的激情,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与其他地勘单位的确有很大的区别。(2)正确处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强地质工作的关系与国企改革1样,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要解决两大问题:1是人往哪里去,2是钱从哪里来,本质上是要提高效率。这1方面要求地勘单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拓展产业,分流队伍,优化队伍;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多元化。另1方面,要求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进1步优化地勘主业,建立精干的、有竞争力的地勘主导产业。江西核工业263队的负责人说,虽然我们的非勘产业已经达到1定的规模,但我们还要抓住地勘产业作为主业,我们要用多年的市场经营理念,引入到地勘主业的经营中来,用市场经济方式来搞活和加强地质工作。据座谈会上反映,也有1些地勘单位在前几年勘查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没有协调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加强地勘主业的关系,而是完全转向了自己不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果在勘查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没能抓住发展机遇。“不能离开地勘主业求发展”,这是多个地勘单位的经验总结。(3)公益性队伍的建实建强关键在于理顺体制公益性队伍要实现“3公”(公共财政支持、承担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质项目、成果公开社会共享)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定位、理顺体制关系。首先要理顺财政体制关系,把公益性队伍纳入公共财政范畴,保障基本的财政预算支出。因此对于公益性地质工作,财政要给足支持。当然财政项目也要有1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2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益性队伍的服务对象,强调公共服务职能,从这个意义去明确归属。3要理顺事企关系。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改革过去地质工作与下游矿产开发业、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关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如果仅仅是将过去的“大事企混合”转为“小事企混合”,也依然没有解决公益性地质工作实现公益性服务的目标。另外,从运行效率来看,目前很多地方出现的公益性队伍“局—院—分院”的模式,会不会存在管理层级太复杂的问题?当然,如果将目前地调院的模式作为1种过渡模式,保留技术骨干,工作延续,为下1步公益性队伍的到位创造条件,则另当别论。(目前部分省、区地调院的建设,出于各种顾虑有“走回头路”的倾向,有的地勘局担心公益性队伍建实建精后会被拿走,考虑重新“掺沙子”,值得关注)(4)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地勘单位这几年发展很快,大家也很清楚,1靠宏观经济形势趋好拉动,2靠政策拉动,3靠全球矿业市场因素拉动。但目前地勘经济的发展形势能否持续,在几次相关研讨座谈会上,1些地勘单位的负责人都表示了担忧,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1)改革还远未到位。政事关系、事企关系还需要进1步理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地勘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地勘单位包袱重、资产差、人员缺、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规范的地勘产业盈利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尽管这几年地勘产业发展形势很好,矿业权交易日趋活跃,给地勘单位和矿业权人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回报,但从整个行业来说,还没有形成规范清晰的盈利模式。这1点从勘查资本市场不发育也可以得到印证,因为这个行业还不成熟,在技术标准、评估认证等环节还有缺陷,资本市场难以为之提供融资支持。(3)向下游产业延伸也面临着不确定性。通过几年的发展,部分地勘单位的矿业企业逐步起来了,据部分地勘单位目前的情况来看,矿业企业发展起来,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望实现更快发展。但也要注意到,不少地勘单位利用自身矿权做的矿业开发项目,相当1部分属于粗放型、低起点的矿业开发项目,在下1轮的矿业经济周期中能否具有持续竞争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5)政府要努力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成果共享在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体制下,单纯依靠承担公益任务的地勘单位,难以完全解决公益性成果的有效社会共享问题。地调院认为,地调院作为乙方不清楚自己的公益服务职责义务,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应该由甲方(政府)制定公益性资料的服务方案和标准。大调查项目中的有关成果如何处置,也没有说法,大量成果搁置而不知如何处置。这些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的服务规范和服务程序。

浙江省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5、浙江省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进1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面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促进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组织由中矿联地质勘查协会、部信息中心和经研院等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07年6月4日~11日到浙江省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地勘单位近些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和成效,地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和体会汇报如下。

1、调研的基本情况为了作好调研,调研组出发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和调研提纲,拟定了重点调研的基层单位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地勘局及有代表性的基层地勘队伍,采取了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了不同类型地勘队伍在近些年,特别是《决定》出台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重大问题,倾听野外1线地质队伍的心声。这次调研,在了解浙江省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深入调研了浙江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浙江省第十1地质大队。通过调研,了解了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总体来看,《决定》颁布后,地勘单位进1步明确了地质工作的任务和方向,使大家统1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地质工作正在走出低谷,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作用正在凸现,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但地勘队伍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住房紧缺、人才短缺、技术装备陈旧等。

2、浙江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浙江省地勘单位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积极稳妥、推进有序,其基本特点:1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明确了地勘单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比较好地解决了地勘职工的社会统筹(进入地方养老统筹)问题,保持地勘费年均以8%的增速,为地勘单位进1步深化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宽松条件;2是属地化地勘单位实行了有机整合、和谐发展,除了少数仍未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外,属地化的地勘队伍进行了有机整合(约占地勘队伍总人数的80%),归属地勘局统1管理,有利于地勘队伍的统筹协调;3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求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多功能作用,融入地方经济,壮大地质产业,拓展服务领域;4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事企分开、稳步推进,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有利于调动地勘队伍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地勘经济的发展,把改革、发展与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1)政府规范管理、营造市场氛围,推动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注重规范管理,为地勘市场的发展创造氛围和机会,为地勘单位进1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实际管理中,从规范矿产开发、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等管理职能出发,积极培育和拓展商业性地勘市场,形成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规划、储量审核和动态监测、矿产开发利用方案制定、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等内容在内的地质勘查市场。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省先后完成了省、市、县3级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研究制定并出台了《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1步规范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核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动和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初步统计,近几年全省与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相关的矿产开发、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调查等商业性地质调查项目每年在500个以上,其中2006年各类商业性地质调查项目合同金额达3亿元以上。通过不断拓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1方面满足地矿行政规范管理的需要,另1面也为地勘单位赢得了市场,推动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2)坚持事企分离,不断深化改革浙江省坚持按政事、事企分离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按厅管政务、局管事务的总体思路履行各自职能。省政府明确省地勘局为省国土资源厅归口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原地矿部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有色地勘局等属地化后成立地勘局,统1管理,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地质队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勘单位职工的社会统筹已经完成,队伍比较稳定。根据国家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省政府的要求,正在不断深化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地勘局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局;地质队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并按编制定编;地质队下属企业实施事企分离。在改革中,实行事企彻底分开运作:地勘单位内部1部分从事公益性地勘工作、管理工作和基地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明确为地勘(事业)单位,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性的2级法人单位(或非法人单位)明确为企业。具体做法是:1是在产权关系上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明确地勘单位为投资主体,企业为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地勘单位作为出资人拥有相应资产所有权,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拥有法人财产权。地勘单位按出资额享受相应权益,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是有效地对地勘费进行管理,地勘费主要用于发展,由地勘单位控制并通过投资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地勘费的有效运作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数量。3是彻底改革人事干部管理制度。地勘单位领导班子与企业领导班子分开。企业优先吸收地勘单位职工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聘用关系。地勘单位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水平所需的高级地质专业人才和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所需的相关人才由地勘单位引进,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4是确定地勘单位的考核制度。事企分开运作之后,地勘局对地勘单位班子的考核内容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地勘费的使用、职工队伍的稳定为主,加上班子自身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地勘单位对企业只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领导班子政绩,并按投资者享受相应权益。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点,重点加强内部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1984年以来就对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1999年对新进大学生实施聘用制管理,合同3年1签,解决能进能退问题。(3)融入地方经济,拓展地质市场浙江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地质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发挥地质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融入地方经济,是1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浙江省与江苏省有着相似之处。浙江地勘队伍在注重地质勘查工作的新趋势、新发展上,利用各种地质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服务于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拓展地质市场。1是大力发展地质勘查业,为国家和浙江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保证。地勘队伍充分借助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对近50年来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服从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大局。首先,不断提高浙江省各项地质工作程度,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保证;其次,积极承担省、市、县政府交给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任务,为当地政府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性、高层次的服务。2是协助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工作。随着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增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急剧增加。地质灾害已被列为浙江省4大灾害之1,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政府每年都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地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防治地质灾害的投入,许多地方还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地勘队伍多年来1直为地方政府治理地质灾害提供技术支撑。3是积极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引进新理论、新方法,向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探索,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范围。如农业地质方面,通过测定农业土壤化学元素、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名特优农产品地质环境等方面研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玉环柚、黄岩蜜橘、临安山核桃、西湖牌龙井茶等名特优农产品的品质,扩大种植面积找到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为农业地质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4是发挥工程勘察技术优势,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化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工程勘察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核电站等国家和省的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各项基本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服务,为各项建设施工项目提供技术参数和各项质量检测服务。(4)贯彻决定精神,明确发展方向,壮大地勘产业在国务院出台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浙江省召开全省地质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省加强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及时部署有关工作。有关地勘单位进1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如地勘局提出全力加强地质勘查工作,1是要加强找矿,2是要加强地质环境工作。浙江第十1大队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对全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十15”的整体发展思路:1是进1步加强地质勘查,争取在资源开发方面有所突破;2是巩固发展工程勘察业,加强技术创新、创建品牌、强化产业延伸;3是适度发展有市场需求、有较好效益且有1定基础的其他产业。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壮大地质勘查业,积极引进人才,自筹经费加强勘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中西部地区及境外矿产勘查,加强技术更新,积极与加拿大等合作开展深部找矿工作。(5)重视机制完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在地勘队伍改革与地勘经济发展中,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稳定职工队伍已成为地勘单位的共识。在管理中,主要是进1步完善和加强责任制管理、资产管理、分配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等。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狠抓质量管理,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浙江省地勘局第十1大队以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企业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1999年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以来,质量保证制度趋于完善,运作日趋规范,质量管理形成了明确目标→工作策划→实施→检查→分析改造的1套工作流程。浙江省地勘局第十1大队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共担风险的事企制度。十1队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种模式:1是对队属所有2级单位,逐步构建起大队与所属单位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通过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大队与所属单位责、权、利关系;2是大队对投资新设立的企业,基本采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吸收的投资主体以社会法人投资者为主;3是对大队原有2级全资企业进行改制。经省厅(省局)批准,完成了对浙南地质工程公司的股份制改造;2002年下半年,又完成了对温州工程勘察院的改制;4是在改制过程中,对硕普公司、浙南公司、勘察院进行了经营者持股试点,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长远利益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5是完成了温州地质发展有限公司的改制,为今后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现更名为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其中职工持股会占58.6%,十1队占41.4%;初步形成了集团性发展的框架,为今后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也为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企分离后地勘单位企业化奠定了基础。

3、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浙江省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楚、目标明确,对于养老统筹等重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当然,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尚需进1步解决。(1)住房条件艰苦,货币化补贴难到位从浙江地勘队伍整体来讲,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基本对半,离退休人员众多,历史欠账较多、发展负担沉重,在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中,住房是最为重大和突出的问题,住房条件普遍较差,货币化住房补贴缺口巨大。(2)基础设施陈旧,更新困难重重基建投资列入省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问题。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我省地勘单位的基地建设、职工住房等问题十分突出,急需维修改造和搬迁,省政府对此问题十分关注,下1步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3)地勘队伍市场竞争力不强地质队伍基础差、底子薄,在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例如浙江地勘局人均净资产5万元,不足全省人均的1半,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差距更大。(4)不同性质地勘队伍的发展不平衡从浙江省内地勘队伍发展情况来看,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发展环境比较好,并入地勘局的队伍,包括原核工业部、有色局等地质队伍,养老统筹等问题基本解决。而尚未属地化的冶金、煤田、建材等发展环境有待完善,未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困难更大。

4、体会与建议浙江省作为比较发达的省份,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也较快,省政府已经确定地勘局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明确了定位和定编方案。其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国务院的宏观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1)加强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宏观指导从调研看,大家共同意见是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地勘单位发展,调动地勘职工的积极性。各地方改革进程有所差别,需要进1步加强对国务院文件的宣传和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研讨,统1认识,坚定信念,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大方向,各省(区)应因地制宜推进改革。(2)稳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进程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自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以来,特别是《决定》出台后,地勘单位抓住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求发展,整体效果不错。但是鉴于地勘队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沉重,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地勘单位没有地勘事业费难以存活,仅靠地勘事业费难以活好,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进行改革,以和谐、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方向,稳步推进地勘单位企事分开的改革进程,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提高地勘单位的竞争力。对于地勘单位的改革,大家建议要充分发挥省(区)人民政府的作用,因地制宜。(3)进1步规范矿业权市场矿业权是地勘队伍发挥作用的基本生产要素,规范矿业权是加强地质工作的基本保障。随着《决定》贯彻的深入进行,地勘单位面临着尽快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地勘单位只有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走向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地勘单位除了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在地质勘查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外,资本的积累也至关重要,其中获得矿业权是1个主要途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日益显现,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欲也日益强烈,在矿业权的申请和获取过程中,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矿业权的申请、登记过程中存在矛盾,需要进1步规范矿业权市场,营造科学、平等、和谐氛围,促进矿业权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切实加强地勘行业管理《决定》明确提出做好地勘行业管理,要求国务院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从调研来看,各地区、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同时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地勘行业管理和指导,1是做好对地勘行业的宏观指导,统1思想和认识,例如组织召开全国地勘局局长会议;2是加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交流,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3是统1标准和规范,如现行的地质勘查价格体系主要是针对国土资源大调查指定的,难以满足地质勘查市场发展的需要,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和制定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地质勘查定额标准体系。

辽宁省直事业单位都有那些部门招人?’



6、辽宁省直事业单位都有那些部门招人?’

你好,辽宁省直事业单位现在招收的部门如下: 招聘城市 招聘简章 招聘人数 报名时间 沈阳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6 2013年9月9日9时至9月15日24时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80 2013年9月9日至9月15日 辽宁省教育厅 12 2013年9月9日至16日12时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200 2013年9月9日至16日12时 辽宁省统计局 4 在9月9日9时至9月15日24时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45 2013年9月9日9时至9月15日24时 辽宁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7 2013年9月9日9时至9月15日24时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20 2013年9月9日至9月15日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委 3 9月9日至9月15日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 42 2013年9月9日至9月15日 抚顺 清原满族自治县事业单位 56 9月9日至9月12日 抚顺市环境保护局所属事业单位 4 9月11日至13日 朝阳 双塔区所属事业单位 14 9月2日至9月5日 铁岭 铁岭市铁岭县事业单位 70 9月9日至9月13日 营口 2013年营口日报社招聘新闻编辑记者10名公告 10 9月9日—13日(工作日) 锦州 锦州事业单位(新) 280 2013年9月13日9时至9月20日12时 参考资料:http://ln.***.com/2013/0604/621794.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你关注辽宁华图。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