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后,小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如何变动?事业单位改革了,参公的怎么办?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后,小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如何变动?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后,小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如何变动?

还有2年,你母亲就退休了,如果2年内改革没有进行到你家乡,那么你母亲还可以按照目前政策拿到较高退休金,高于企业职工,高于普通百姓。如果改革到位的话,退休后就只能拿社保养老金了,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按每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也会上涨)。工龄和缴费年限的问题不必担心,国家会视同完全缴纳了的! 国家改革的目的是想让所有公民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而不分高下贵贱。目前是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福利保障极低,低得可怜,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不让生孩子,连养老也养不起;企业待遇居中,工资要扣缴5险1金,但退休后有一定的养老医疗保障;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属于特权阶层喽,收入里不用扣缴社保,退休后照旧拿工资。一个富裕国家的特征应该是中产阶级占大多数,贫穷及富裕的占两个小头儿,枣核型的结构。相信改革会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制度越来越合理。就像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样,看上去好象不如以前“大锅饭”时代稳定了,但改革使社会经济活跃,其实结果还是国富民强了。80年代以后,大家都从改革中受益了。 你母亲目前收入1千多,即使按社保走的话,其实对她影响不是最大,差不了几个钱。影响大的是那些目前收入高的干部,走社保就拿的少多了。

事业单位改革了,参公的怎么办?

2、事业单位改革了,参公的怎么办?

参公,对取得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实在是不公平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感情。有几个问题实在想不通,成了我们心里难以解开的结,请上级领导体恤这些莘莘学子的艰辛,重新审视“参公”的政策,给我们一个能体现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一缕充满阳光的生机。 想不通之一: 我们这些都是临近退休的中老年人,在临近终点的时候,一声哨响,一生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参公前的奋斗一概不算数,一切从头重来。不管你的学历、职称如何,只能按科员套改工资,和那些上山下乡选调的人员及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处于同一起跑线。是不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一参公就变得毫无意义?经过层层评审的职称,怎么一参公,瞬间就烟飞灯灭,省人事厅盖的钢印如同地瓜印一样变得没有一点的效用。因为我们刚参加工作时就在事业单位任职,只能从专业技术职称去努力进取,如果当时事业单位就实行公务员制度,那我们无话可说,谁叫你不努力进取,在官埸上混个一官半职,按科员计薪是活该。等到我们临近退休,等待我们的却是无情的一击。 想不通之二: 既然参公单位不实行职称制度,对毕业文凭也不再是调薪的根本依据,但新毕业的大学本科生的起点却是大学本科;研究生的起点是硕士,转正后即可按副科级调薪。而我们毕业了近三十年的大学本科却只能按“科员”来对待,这公平吗?如果硕士、博士是按科员站在参公的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没有话说。明明有差别,起点线不一样,而毕业了近三十年的本科毕业的我们却只能等同于普通职工,如果换位思考,未知先生你是何想法?先生,积点功德吧。 想不通之三: 根据国家的参公政策,全国各地对参公的事业单位制定的政策,大都是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据了解天津、江苏、浙江、湖北、重庆等省市的做法,就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执行“老人老办法”的政策。如重庆市长寿区政府“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之后,要根据单位的规格、原任职务、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工作时间等综合确认参公人员的新任职务。如原任专业技术职务为中级,聘任时间满三年的,参公后原则上确认为副主任科员。对工作年限满15年,聘任年限满3年的,可确定为主任科员。湖北省对参公单位职称的套改是正高级职称按正处级套改,副高级职称按副处级套改。而我省对参公单位的中高级技术专业人员怎么就这样狠,一刀下去,腰斩没商量! 想不通之四: 在公务员队伍中,属于工人编制的工勤人员,经过考核考试,可以按高级工来确定工资。而我们这些具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次按“科员”调整工资后,工资水平连一个取得高级工的工勤人员都比不上,真叫人欲哭无泪,这世道怎就成了这个样呢?想当年,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五年,职称评聘过一关就要脱一层皮,受尽磨难,才取得中高级职称,一参公,怎么文凭、职称说不算就不算了呢?为什么不考虑新旧接轨中,对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不公的弊病呢?在一连串的想不通之后,心里总还抱着一线希望,毕竟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阳光总会普照大地。恳切地盼望政府以及领导在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政策上,要有连续性的政策和举措,能够关心一下我们这些参公单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让我们这些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更加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更有信心地在行业技术发展做出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贡献。 目前我省各地参公单位的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工资套改中存在的问题特别突出。涉及人数较多,恳请省人事厅尽快出台合理的参公单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套改文件,参照兄弟省市的做法,恢复原来相应的套改级别。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新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3、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新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给与生活补贴 呵呵 不会太多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于教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怎么计算养老金?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于教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怎么计算养老金?

中国的教师队伍自然有中国特色:

1、在编制同时在岗的   

2、占编制的但不在岗的

3、在岗但不占编制的(含代课教师、民办教师、黑民办教师等等。

4、教师队伍中的工人待遇。同时又分为占省编制、县编制等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此,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与企业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计算发放。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全额发给,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比例发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基础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发给。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后,小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如何变动?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后,小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如何变动?

1、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均计发基本养老金。   

2、“统账结合”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统账结合”前参加工 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 节金。   退休后养老金发放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

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

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于教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怎么计算养老金?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于教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怎么计算养老金?

中国的教师队伍自然有中国特色:

1、在编制同时在岗的

2、占编制的但不在岗的

3、在岗但不占编制的(含代课教师、民办教师、黑民办教师等等。

4、教师队伍中的工人待遇。同时又分为占省编制、县编制等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 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 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此,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与企业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计算发放。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全额发给,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比例发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基础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发给。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