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贵州省事业单位联考常识?事业单位职测常识考点:人文知识

2021贵州省事业单位联考常识?



1、2021贵州省事业单位联考常识?

1.题型分析:贵州事业单位联考侧重考查3大题型:归纳概括、公文写作和文章写作。非作文分值1般为10分、15分、20分不等;作文分值1般为30分、35分、40分不等,作答字数1般为800字或1000字左右。2.非作文分析:给定资料篇幅较长,作答范围较广,根据材料寻找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全部在材料中。3.作文分析:作文形式主要以话题作文为主,且题干较长,1般1000字左右,总分论点都来源于题干或材料。材料分析1.材料字数:材料字数在2000-5000字左右,材料较长。2.材料类型:材料在类型上以案例型材料为主,辅以观点型材料,材料内容读倾向于社会热点类。3.材料逻辑:1般为常规逻辑,也就是围绕某1话题,就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现状(成就、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展开,也有争议型逻辑(也就是围绕某1话题,双方展开激烈讨论),但较少出现。



2、事业单位职测常识考点:人文知识

【导读】虽然事业单位职测考试考察题型和行测相似,但是难度还是没有公务员考试大,但是对于常识的考察却是相同的,会考察1些热点资讯、人文常识等等,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就是事业单位职测常识考点:人文知识,1起来学习1下吧。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

2、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东汉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4、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5、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应用更广泛。

6、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

7、顾恺之,东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3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8、王羲之,东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1行书”的《兰亭集序》。

9、范缜,南朝,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1

0、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

1、甲骨文,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1

2、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钟、鼎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1

3、大篆,春秋战国到秦时通行的字体,包括“籀文”和“石鼓文”。1

4、小篆,秦朝统1文字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稽刻石》。1

5、由小篆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讲究蚕头燕尾。关于事业单位职测常识考点:人文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当然这只是常识的部分,还是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多进行积累,及时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加油!



3、事业单位考试常识:事业单位面试答题注意什么问题

1、命题特点 (1)命题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侧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常会根据最新的社会热点以及考生报考职位的不同,设计不同情景的面试考题,通过考生作答时体现出的工作思路来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组织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2)侧重于对活动中某1阶段或环节的考察。计划组织协调类题目由开始的单纯让考生组织1次完整的活动,到现在注重于对活动中某1阶段或环节的重点考察,以考察考生在组织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

2、答题思路 (1)流程答题法 该方法就是以时间为标准将1个活动组织过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分为若干个环节。例如:某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现象,领导让你针对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做1个初步调研,你如何做到数据的真实有效?此题就是1道调研类的活动型试题,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来开展活动,事前主要是做好调研之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确定调研的内容(包括本市的车存量、不同交通要道的车流量、以及道路的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调研的主体(也就是调研人员的确定)、调研对象的确定(包括司机、市政建设的政府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而制定调查方案,同时准备好调研所需要的物品,例如调查问卷的制作、调查所需要的相机等等。事中主要是搜集资料的过程,例如向司机发放调查问卷、与市政建设以及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到不同的交通要道进行拍照、录像了解车流量状况等等,另外数据收集上来之后,我们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最后根据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上级领导。事后1般是总结阶段,可以就这次调查的情况进行经验的总结,或者根据领导的指示做好下1步工作。



4、事业单位公基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事业单位公基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概述   (1)哲学的概念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将世界观以理论的形式组成的思想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广义的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既是1门科学,又是1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1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1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1方面、某1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1般与个别的关系。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1   1定的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高歼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就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所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1。   真题点睛   (单项选择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的()。   A. 特殊形态B. 理论形态   C. 实践形态D. 具体形态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的全部哲学斗争始终是围绕着这1问题而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   1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1性的问题。2者何为第1性的问题,是指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1元论哲学。2元论是指认为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以法国的笛卡儿为主要代表。2元论把意识看成是本原,显然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贬低了物质的作用,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2方面,是物质雀念州和意识有无同1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顷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1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1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1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典型真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 C   【解析】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故本题应选C。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1性、精神第2性,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1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世界的同1性在于物质性。   唯物主义经历了3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1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2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认认识来源于外部物质世界和实践。在社会历史观上,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力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1)社会根源: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社会、思维的事物和现象。(2)阶级根源: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3)认识论根源:是指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1样,都是把意识、精神当作独立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1性的,主观精神创造1切、决定1切。例如:中国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1种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1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2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   真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 世界是否变化的问题   C. 世界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1性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2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1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是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这2者关系的第1方面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故本题选D。   (多项选择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都能办到”是()。   A. 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B. 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答案】 BC   【解析】 朴素唯物主义,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1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1些猜测的成分。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1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1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都能办到”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所以A项错误,BC项正确。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题干所述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所以排除D项。   (单项选择题)“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这1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朴素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1,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1性,物质第2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由此可知,题干的观点应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C、D两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做是世界上1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世界上的1切事物均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1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2性的。题干中,“上帝意志”不属于人的主观精神,而是1种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本题正确答案为B。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主要分歧是:(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1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1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过程;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上的变更,没有质的飞跃。(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把事物的变化看作是单纯外力推动的结果。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在于2者的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1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1方面、某1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1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1个代表,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坚持物质第1性,意识第2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时,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首先表现在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1、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集中表现。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1。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1,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1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它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真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 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 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 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 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答案】 B   【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1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本题选B。   下列关于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有()。   A. 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B. 2者都是1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   C. 2者都含有1定的阶级性   D. 2者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ABCD   【解析】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1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哲学同其他意识形态形式1样,都是1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1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1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1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1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1,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1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哲学既不能“代替”1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1,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1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4)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密切联系,它是与时俱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1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它渗透在每个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生命之泉,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科学地回答了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指引无产阶级不断前进,推动文明进步。



5、上海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识单选题应该怎么复习?

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识单选题,1般考查的是公共基础知识,需要自己系统复习,知识涵盖面比较广。 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考试内容为: 《公共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行政、公文写作、时事政治等。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综合应用能力》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6、事业单位常识怎么备考

事业单位常识备考方法如下:识记法。题干词的内容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故本题答案为B。很多学员会采用此方法,但是我们发现,唐诗宋词有很多,每次考哪1个不定,短期内记住可能会考的诗词很不现实,所以大家对文学常识考察很头疼。看词句的字数:题干中的词牌名,我们都比较熟悉,可以选我们熟悉的每1种词牌名下我们学过的诗词,例如: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冲冠;念奴娇·赤壁怀古。只看每首诗词开头的字数,看看跟题干1样的即为答案。 常规方法: 识记法。这是1道可以科技常识题,主要考查高科技的概念,如果我们知道并记住这种技术,直接就可以选出来答案为C。但是对于不熟悉这项技术,第1次看见这种类型的题,可能就觉得蒙圈,感觉那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针对此类常识考察,有点类似行测的言语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判断推理得出此答案。 判断推理法:题干中说:“为了测试......用计算机制作......”,我们推出这是用计算机模拟汽车碰撞过程,测试汽车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很明显这是1种虚拟技术,不是真的发生了,所以符合标准的就是C答案。

相似内容
更多>